圆山应举(1733年6月12日-1795年8月31日),是江户时代中期到后期的画师。直到近现代的京都画坛为止,“圆山派”的始祖都是这一系统的延续,其特点是重视写生、平易近人的画风。众说纷纭,也有人认为画家是开始画“没有脚的幽灵”的。
经历
本姓藤原,后源,姓圆山,名岩次郎,后主水。夏云、雪汀、一啸、仙岭、仙斋、星聚馆、鸭水捕鱼史、攘云、洛阳仙人。石田汀的门徒。享保18年(1733年),丹波国南桑田郡穴太村(现在的京都府龟冈市曾我部町穴太)作为农家的次子出生。穴太因有西国三十三所札所寺院穴太寺而闻名。虽然不太清楚少年时代的事情,但最晚10多岁的后半段去了京都,进入了继承狩野探幽潮流的鹤泽派画家石田幽汀的门。
20多岁的修行期的时候,从事所谓的“眼镜画”的制作,这一点广为人知。最近,在京都四条通柳马场的尾张屋中岛勘兵卫这个玩具商工作。于是看了荷兰舶来的眼镜图,宝历9年(1759年)左右,制作了“四条河原游凉图”、“石山寺图”、“贺茂赛马图”、“圆山座敷图”、“三十三间堂图”等京都风景的眼镜图。所谓眼镜绘,是指将风景等应用西洋画的远近法来描绘,通过镶有“窥镜”的凸镜的箱子看的话会显得立体。应举所看到的眼镜画,是通过镜头眺望倾斜45度的镜子上倒映的画。这样的话,就能深深地感受到远近。因此,这种原画及图上的文字左右相反地描绘着。作品是用木版磨砂,用手着色的。在画面上打开小孔,贴上薄纸从背面照射光线。
明和3年(1766年)开始自报家门“应举”。“应举”的意思是“应钱舜举(中国宋末-原第一个画家)”,意在画出一幅不亚于中国大师的水平的画。从那时起,他又得到了三井寺圆满院佑常门主的知遇。佑常是从公家二条家进入门迹寺院成为僧的人物,留下了《万志》这本记录日常琐事的书籍,其中详细记录了应举的言行,成为了同时代的珍贵记录。
这个佑常和豪商三井家是应举的主要的巡逻员。代表作《七难七福图》、《孔雀牡丹图》等作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直传至三井寺圆满院,《雪松图》则传至三井家。另外,兵库的大乘寺、故乡穴太的金刚寺的屏风画群也被列为代表作。属于应举最晚年作品的《见立江口的君图》、《四季游戏图卷》等,虽然不能说是纯粹意义上的亲笔浮世绘,但作为具有浮世绘气息的作品,又可以作为上方风俗图列举出来。享年63岁。墓地是京都市右京区太秦的悟真寺。法名是圆誉无之一居士。圆山派由长子应瑞继承,后述的弟子们更为有名。
大本教祖的出口王仁三郎出了应举的门第。在宅址(四条通堺町东入ル南侧)建有一个石标。
画风
作为应举画风上的特色,首先应该列举的是近代日本画家中特别重视“写生”。根据上述佑常著的《万志》记载,应举常常在怀中藏有写生帖,只要有空就埋头写生。现存的《花鸟写生图卷》(千总藏、重要文化财产)和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的《写生帖》等作品从各种角度客观地描写了动物、昆虫、植物等。应举画以这样的写生技术为基础,同时也是处理日本画的传统画题,创造装饰性丰富的画面,这是其特色。举个例子,一看根津美术馆藏的《藤花图》屏风,藤干和枝条不使用轮廓线,而是用付立[4]的技法大胆地描绘出来,另一方面,藤花的花房被写实且细腻地描绘出来,作为整体来说,成功地做出了让人联想到琳派的装饰性丰富的大画面。由于其卓越的画技和平明、平易近人的画风,应举画受到了以三井家为首的富裕町人阶层的喜爱。
著名弟子有吴春、长泽芦雪、森彻山、源琦等。以应举为鼻祖的这一派被称为“圆山四条派”,是直到现代都有其系谱的京都画坛的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