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圆了•自强不息兴家运

井上圆了(1858年3月18日—1919年6月6日),日本文学博士,日本佛教哲学家、教育家。他站在打破迷信的立场上研究妖怪,并著有《妖怪学讲义》。被称为妖怪博士。随后设立了东洋大学的前身、哲学馆。功绩显著。幼名岸丸,号甫水。有非僧非俗道人、不知歌斋、无艺拙笔士等称号。也曾用四圣堂、不思议庵、妖怪窟等别称。

自强不息兴家运,义勇奉公护皇运

生平

井上与1858年2月生于越后国长冈藩(现新潟县三岛郡)属于真言宗大谷派的慈光寺。父亲叫圆悟、母亲叫伊库(音译:日语原文为“イク”)。幼年就学于本郡石黒忠悳(以后的子爵)门下, 16岁进入长冈洋学校学习洋学。17岁任助教,1877年进入京都东本愿寺的教师学校。第二年被选为东本愿寺国内留学生到东京。入学东京帝国大学,进修该校文学部哲学科。1885年以学士毕业。

在这之前,明治维新之后,欧化之风盛极一时,儒学佛学萎靡不振,国家基础势将动摇,他早已为此感慨不已。试图挺身扭转这种趋势,写了《破邪新论》、《佛教活论》等书,主张唤醒佛教僧侣,复兴东方学术。提倡“爱国爱理”“王法为本”,大声疾呼阐明国体是当前急务。当时,有加藤弘之、西村茂数、外山正一等人、联合三宅雄三郎、井上哲次郎等新派学者,组成“哲学会”、“国家学会”等,敲起启发世道的警钟,他经常参与这些组织的重要策划,1887年9月,他在东京区本乡区创立哲学馆,得到胜海舟及其他许多名士的支持,于是全国各地的学生欣然来聚,后来前肢蓬莱町,1897年在小石川原町建立新校舍,就是现在的东洋大学前身。在这以前,1888年刊行哲学观讲义录,供给馆外的研究者参考。他早就痛感有提倡国民教育的必要性,1890年明治天皇颁布教育敕书,他极力宣扬教育敕语的意义,进而着手设立中学讲习会,1899年兴办京北中学,1905年创办京北幼儿园,次年一月辞去全部领导职务,在江古田村和田山尽力哲学堂,隐居该地。 他半生献身于通俗社会教育事业,以后,在到1918年的13年内,遍游日本及满洲朝鲜各地,宣传教化,所到之处,据记载有54个市、481个郡,2261个村镇,讲演达5503次,听众达138.8万人。

他在大学毕业后,即奉命研究印度哲学,以后从事教学、宗教、教育工作,参加了各种实际活动,并继续钻研,终于完成了《佛教哲学体系论》的巨著。后来认为有必要彻底铲除民间迷信,创立妖怪研究会,开设自己的讲坛,刊行妖怪学讲义录,大力从事启蒙工作,他在《妖怪学》和《妖怪学讲义》中深入考察了不同的妖怪,对实际存在的妖怪为“真怪”、而由误认和恐惧而产生的妖怪为“假怪”、进行分类、将假怪作为迷信的产物而予以排斥。由于这样的研究,井上被誉名为“鬼博士”、“妖怪博士”。自他以后、针对妖怪的有体系的研究,则要等到江马务和柳田国男的出场之后了。

他素性刚强,态度温和,坚韧耐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而且思虑周密,计划常出人意外。建立在和田山的哲学堂,面积达一万六千多坪,中央设有四圣堂,供奉如来、孔子、苏格拉底和康德。而以“南无绝对无限尊”为主要供奉对象。另外还有他自己设计的皇国殿、六贤台、三学亭、三祖苑、宇宙馆、梵天台、水月亭、以及万有林、幽林梅、理想桥、直觉径、星界州、造化涧、伦理渊、认识路等,名胜达77所之多,这里所有的一泾一路,一石一数无一不是把这位哲学家的理想形象化了的。而他早这所哲学堂的目的,是要把他当精神修养的公园,社会教育的园地,哲学实践的道场,不是为了私人享受。而完全是要报效国家社会,这点确实值得钦佩。1919年5月,他漫游中国,经上海、汉口、北京、天津,由营口到大连,6月5日在大连幼儿园演讲时,突患急病,次日死去,享年62岁。葬于和田山莲花寺墓地。他是近代罕见的多产作家,生前著作130余部 [1] 。

评价

井上是把哲学和佛教结合起来的有代表性的哲学家。他用西方近代唯心主义哲学改装佛教,形成一个所谓”纯正哲学”即”综合哲学”体系,企图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纳入一种”中道”哲学体系之中。他强调佛教和自然科学是一致的。他接受了F.W.奥斯特瓦尔德的唯能论,提出了自己的”势力说”。他认为,世界的变化不是物质左右”势力”,而是”势力”左右物质。他自称是”唯能一元论”或”唯势力一元论”,并用”势力保存规律”即能量与守恒转化定律来说明灵魂不灭和轮回转世说的佛教原理。他的所谓”综合哲学”的根本出发点是:既把”物界”看作存在,也把”心界”看作存在,从而把物、心两界作为起点,向绝对过渡。他在物和心之上加了个绝对的实在,认为物、心的实在是和绝对的实在不可分的,并且把”绝对”作为最高的本原,让它统一物质和精神。他还宣称物是人们感觉范围内生成的现象,攻击唯物主义,标榜他的哲学是”新唯心论”。

在井上看来,宇宙观的形成有两大途径:”表观”和”里观”。他认为,要认识宇宙真相,必须通过”表观”,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去观察,从客观方面观察,叫做”外观”;从主观方面观察,称为”内观”。”表观”是观察由物、心相对的此岸到达”绝对一如”的彼岸方面,”里观”是观察由”绝对一如”的彼岸到达物、心相对的此岸方面。”表观”就是”外观”和”内观”的综合,是客观和主观的统一,也是有限和无限、相对和绝对的统一。实际上。他所谓物、心相对的此岸,指的是精神(主观),也就是”物即心”;所谓由物、心相对的此岸到达”绝对一如”的彼岸,以及由”绝对一如”的彼岸到达物、心相对的此岸,都是精神的作用,它表明哲学上的主观、精神与佛教的宇宙本体”绝对一如”是相通的。有的学者认为,他的”综合哲学”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也有的哲学史家认为,他的唯心主义并不象西方的一些唯心主义那样纯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