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华山(1793-1841), 原名渡边定静,日本学者、政治家、画家、幕末藩士,其门下有名的传人有福田半香、青木翠山、角田静竹等。
生涯
幼少時代
江户曲町(现在东京都千代田区的三宅坂附近)的田原藩士的父亲渡边定通和母亲荣的长子出生于田原藩邸。渡边家在田原藩拥有上士的家格,代代被赋予100石俸禄,但由于父亲定通是养子,所以被削为15人扶持(改为石的话,在田原藩是27石),再加上当时藩财政困难的减薪,实际收入仅不足12石。而且父亲定通因为经常生病,在医药上花费了很多费用,所以幼年时期在极端的贫困中成长。每天的饮食也很缺,弟弟和妹妹一个接一个地被派去当佣工。这种情况在华山壮年期所写的《退役申请书之稿》中就很清楚。这一悲剧,在太平洋战争前的修身教科书上刊登了他努力学习的姿态,并成为了忠孝道德的典范。在这样的情况下,少年华山还贩卖着为维持生计而擅长的画,以此来维持生计。后来进入谷文晁门,绘画才能大放异彩,到了20多岁就以画家的身份出名,终于可以不用为生活操心了。另一方面也努力学习学问,从田原藩士鹰见星皐那里学习儒学(朱子学),18岁的时候去昌平坂学问所接受佐藤一斋的教导,之后从松崎滉堂也学习了。另外,他还从佐藤信渊那里学习农学。
田原藩士
作为藩士,他被命令出演8岁时的藩主三宅康友的嫡子·龟吉的伽,龟吉夭折后也成为其弟弟·元吉(后来的藩主·三宅康明)的伽,也被藩主康友关注等,从小就处于与藩主一家非常接近的位置。这样的成长与华山藩主一家的亲近感和一层的忠诚心紧密相连。16岁时正式出仕于藩的江户宅邸,担任纳户役、使番等与藩主极为接近的职务。文政6年(1823年),与田原藩士和田氏的女儿·隆结婚,同年8年(1825年)因父亲病死,32岁时继承了家督,继承了80石的家禄(配合父亲藩内的出世,禄恢复了)。同年9年将担任董事。
然而,第二年10年,藩主康明28岁病死,藩首脑部为了打开穷困的藩财政,打算从当时比较富裕的姬路藩带着养子来接她。华山对此强烈反对,与佣人真木定前等人一起进行了康明的异母弟弟友信的拥立运动。结果藩上层的意思一致,养子康直成为藩主,华山一时自暴自弃,过着沉湎于酒的生活。但是,另一方面,与藩首脑部和姬路藩双方交涉后,日后让三宅友信的男子(之后的三宅康保)和康直的女儿结婚,让她答应担任下一个藩主。另外,藩首脑部为了抚慰华山等反对派,给予友信前藩主的等级制度,并给予巢鸭别邸以优待。华山作为侧用人与友信亲密接触,之后华山希望购买更多的兰学书籍时,友信也很快地拿出了资金。友信在华山死后的明治14年(1881年),作为《华山老师略传补》,留下了华山的传记。
天保3年(1832年)5月,华山就任田原藩的年寄役末席(家老职)。从20多岁开始就在绘画方面扬名的华山,似乎想尽量不接近藩政的中枢而专心于绘画事业,但却没能实现这个愿望。
就这样,华山致力于藩政改革。为了提升优秀的藩士的录用和士气,导入了高等级制度,比起门第更反映了职位的俸禄形式,配合着削减支出。而且还邀请农学者大藏永常到田原进行殖产兴业。据说永常首先在田原进行稻作的技术改良,特别是通过鲸油导入水稻的害虫驱除法,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而且,当时各藩正在进行成为有力财源的商品作物的栽培,特别是着眼于气候温暖的渥美半岛,打算让甘蔗栽培扎根在当地,但这并不是很顺利。除此之外,还传授了蜂王·鹳的栽培和蜡制技术,以及作为藩士的副业的土烧人偶的制造法等。
天保7年(1836年)至次年天保大饥荒之际,事先建立了粮食储备库(命名为报民仓),并著有《凶残心得书》的对应指南,在家中贯彻纲纪整肃和节俭,彻底优先救济领民等在贫穷的藩内谁都没有出现饿死者,因此在全国唯一受到幕府的表彰。另外,华山为了申请免除助乡,以海防政策为借口利用了华山。由此,田原藩受到幕府和诸藩对海防的高度评价,但那是为了祈求助乡豁免而隐藏的蓑衣,华山自身持有开国论,反对闭关锁国和海防。
「蘭学大施主」
此外,他还参加了纪州藩儒官远藤胜助设立的尚牙会,与高野长英等人就饥荒对策进行了商谈。作为这个成果,长英出版了将土豆(马铃薯)和荞麦(早荞麦)作为饥馑对策提案的《救荒二物考》,有绘画才能的华山负责插画。之后,这个学术会随着天保8年(1837年)的莫里森号事件而进一步扩大,兰学家的长英、小关三英、幡崎鼎、幕臣的川路圣叹、羽仓简堂、江川英龙(太郎左卫门)等也加入进来,深入讨论了海防问题。特别是江川在华山做了很深的师徒,得到了幕府的海防政策等方面的建议。藤田东湖曾在这次会议上露面,将这样的山称为“兰学大施主”。华山自己虽然不是兰学者,但被认为是当时兰学者的领导者。
对此,有人指出,幡崎、川路、羽仓、江川尚牙会没有参加,只是华山和河路、江川个人有过亲密的交往。虽然山、长英、华三英内心希望废除锁国,但华山考虑到反对幕府锁国政策的危险性,假装海防论者。江川认为华山是名副其实的海防论者而接近华山,但是华山却利用它反过来向江川启蒙海防论的错误。希望建国的华山和顽固的海防论者江川是同床异梦的关系。
蛮社之狱及其末日
第二年天保9年(1838年),华山和长英得知莫里森号事件后,对幕府的遣散政策抱有危机感,华山写下了反对的《慎机论》。但是,这本书一方面批判海防,另一方面又担心海防的不完善,论点始终不成立,关于莫里森号的意见没有明确表示,直到结论还没有得出,最后以对幕府高官的激烈批判而告终,真是不可思议的文章。在内心期待着开国的同时,华山装扮成海防论者,站在田原藩年寄的立场上,无法像撰写《戊戌梦物语》的长英那样匿名发表,因而无法批判幕府的对外政策。华山自己也很顾忌,取消了提交,就这样放在了草稿上,但是作为反叛的原稿却在半年后的蛮社的监狱里搜查宅邸,被送到奉行所,成为了定罪的根据[4]。
以前,蛮社的监狱被认为是幕府的保守派目付鸟居耀藏讨厌兰学家而引起的事件,这是因为明治时期的藤田茂吉将其联想到自由民权运动而写的[注释1][5]。但是实际上,鸟居和江川英龙的争执是原因,天保10年(1839年)5月,鸟居打算将江川及其伙伴归罪。江川在老中水野忠邦的庇护下平安无事,华山在搜查家中时发现了暂缓发表的《慎机论》,以陪臣的身份对国政置若罔闻,于是在田原蛰居。
对于以上的通说,在江户湾巡视时鸟居和江川之间确实存在对立,但是鸟居和江川原本就是亲密无间的关系,有人指出,两者的亲密交往一直持续到弘化元年(1844年)。鸟居从江户湾巡视和蛮社监狱的1年前就开始使用花井虎一进行华山的内部侦查,把蛮社的监狱的原因归咎于鸟居和江川之间的争执是错误的,蛮社的监狱是鸟居拒绝《戊戌梦物语》作者的探索,将被传说为“兰学大施主”的华山町人都以“无人岛渡海相企候一件”为由被判罪,对于闭关锁国的排外封闭性缓和,企图惩罚百戒而引起的事件[6]。
天保12年(1841年),因担心华山一家在田原的池之原宅邸过着谨慎生活的华山一家的贫困状况,门人福田半香在江户召开了华山的书画会,将这笔钱作为生活费。然而,有传闻说,幕府认为为了生活而卖画是个问题(一说是由藩内的反华山派策划的),华山害怕给藩带来麻烦,于是留下了《不忠不孝渡边登》的绝笔,在池之原屋的仓库切腹。
著作有《初稿西洋事情书》、《再稿西洋事情书》、《外国事情书》、《筒舌或问》、《筒舌小记》等。
反华山派对山的压力在死后也很强烈,而且在幕府面前,儿子渡边小华当上了家老,完成了家族重振后也不允许建立坟墓(江户幕府允许华山恢复名誉和建立坟墓的是这是江户幕府灭亡前的庆应4年3月15日(1868年4月7日)。另外,以小华山为首的华山子女都没有孩子,所以在明治时期断绝了家族关系。
1891年(明治24年),华山被授予了正四位阶。1946年(昭和21年),在田原城出丸迹创建了以华山为祭神的华山神社。
华山画家、文人
华山从年少的时候开始为了维持生计而立志从事绘画工作。最初,叔叔平山文镜接受了画作的开导,接着师从白川芝山,但因为不能附送而被破门。可怜于此的父亲,依靠藩主的姻亲的家臣之手,请求金子金陵成为华山的弟子,被接受了(文化6年=华山17岁[7])。金陵着眼于华山,华山的画力有所提高。这个时候,我亲手画了一个初午灯笼的副业。根据华山的说法,他写了一百张画,钱一条龙,但在这个时候,他掌握了快速画画的技术,对后世游记中的素描等有很大的帮助。
并且,金陵的老师谷文晁也接受了教导。文晁看穿了华山的才能,不仅是画技,更是作为文人画家的榜样。效仿老师文晁,不仅吸收了南画,还广泛吸收了各个系统的画派。文人画受到清朝院寿平的强烈影响。另外,肖像画巧妙地使用了阴影,成功地完成了高的写实表现。这无疑是受到了西洋画的影响,但却确立了史无前例的独特画法。从那时起,华山的肖像画就很受欢迎,画了很多作品。代表作有《鹰见泉石像》、《佐藤一斋像》、《市河米庵像》等。
有一则逸闻显示了人们对这座山的写实性的执着。1835年(天保6年),画家朋友泷泽琴岭(兴继)去世,华山在葬礼上被琴岭的父亲曲亭马琴委托制作肖像画。当时,肖像画大多是在本人死后画的,画家往往不实际看到实物,而是在不得不回忆死者的情况下画,华山的琴岭像执笔也预定是这样。然而,山却不接受华美,打开棺材的盖子,窥探琴岭,素描,并且直接接触了他的脸(马琴《为后之记》)。这些是与当时的价值观和风俗习惯大相径庭的行为。
原本山是为了克服贫困而开始画的,但是花大开,另外学习绘画时获得的视野和人脉,为了使华山的构思更大而变得难得。代表作中有描写当时风俗的《一扫百态图》等。另外,作为文人,他还留下了随笔游记《全乐堂日记》、《日光游记》等,与文章一起留下的插画让人联想到旅行的情景,同时也是了解当时文化、风俗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