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宽•峨眉山下桥拓片

由来

在江户末期写下的铃木牧之的《北越雪谱》中,记载了越后刈羽郡的椎谷海岸上漂浮着刻有“峨眉山下桥”五个字的木柱。

文政8年的冬天,椎名谷的渔夫发现了漂浮在海上的流木,将其捡起来。拿回家当柴,晾在屋檐下,路过的好事家发现流木上刻有“峨眉山下桥”。我把柴火交给了渔夫,然后拿到了它,给附近的住持看,发现刻有的文字是唐诗中的文字,于是就把它献给了椎谷藩。

牧之虽然没有看到流木的实物,但在书上登载了当时流传的图。长1丈,周长2尺5寸的流木,像是桥的桩,上部雕刻着像人头的东西,下部刻着5个字。

与此同时,在附近国上山五合庵的良宽听到了这句话,并在上面题诗一首:“不知落成何年代?书法遒美且清新;分明峨眉山下桥,流寄日本宫川滨。

冬天的日本海波涛汹涌,漂流物很多。缺乏薪炭的椎名谷的人们捡到漂流物作为柴火等燃料。

桥桩上刻有“峨眉山”,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西南200km处的悬崖绝壁高山,是中国佛教的圣地。

如果这座桥桩是洪水等从峨眉山流出来的,那么从长江上游地区经过重庆、三峡,流经江南,流到东海,再北上到越后的海,既没有沉没也没有破损,就这样流到了东海。花了多少年呢。海路的规模之大,充满了浪漫。

这座桥桩保存在柏崎市高柳的名胜贞观园。在距离市中心20公里东南山区的豪农建造的庭园建筑贞观堂里有这座桥桩。据说,献给椎谷藩主的桥桩被运到江户而广受好评。后来在北越战争的混乱时期,贞观园的户主从藩主那里拜领,一直到现在。

大约30年前,当地建了良宽的歌碑,捐赠给四川省的峨眉山市。以此为契机,该市与当地的中学生进行了交流。